車掛飾品、鑰匙扣、手機殼、書簽……走進德江縣儺緣旅游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內,只見一個個以儺面具為主題的衍生產品擺放整齊,引人注目。
“目前我們公司生產的儺面具衍生產品共計30余種,在德江、銅仁、重慶均有門店進行銷售,每年的銷售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,而且我們的產品不僅在國內銷售,也遠銷韓國、日本、美國等地?!惫矩撠熑巳接赂嬖V記者。
談及如今儺面具文創產品取得的成績,冉勇略顯驕傲。殊不知,這一路走來,也是十分不易。
今年42歲的冉勇是德江縣儺緣旅游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,而他曾是德江縣民宗局的一名干部職工,是大家口中所謂的端著“鐵飯碗”吃“皇糧”的人。2014年,他毅然決然辭掉工作,全身心投入到儺面具文創產品研究中。
“一開始家人聽說我辭職,先是不相信,后面是不理解、埋怨,毫不夸張地說,我的家人當時有一整年沒有和我說話?!闭勂甬敵醯臎_動,冉勇并不感到后悔。
“在民宗局工作期間,我主要是負責語言文字和古籍古物這一塊,也因此接觸到了儺面具,開始和儺文化打起交道,逐漸了解儺文化?!比接赂嬖V記者,從剛接觸儺面具,他就開始思索怎樣將其轉換成商品,走出德江,走出貴州,讓更多的人看見,把儺文化傳承下去。
有了這樣的一個想法,冉勇便付諸行動,開啟了讓儺面具變成商品的“不歸路”。
“我們在不改變儺面具外觀的基礎上,在工藝上稍作加工,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保護的同時,也讓其成為可以銷售的商品?!比接屡c他的團隊通過設計,將儺戲里的24個臉譜元素真正轉換成了各類商品。同時,冉勇還組建了網站進行各種產品展示,并與農村電商聯合,拓展銷售渠道,在銅仁、重慶兩地分設實體店,集中銷售儺面具文創產品。
“銷售文創產品只是第一步,接下來我們還將把儺文化與研學集合起來,讓更多人了解儺文化,了解民間文化,真正讓這些傳統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?!比接赂嬖V記者,他與團隊正在計劃打造儺堂戲博物館,將儺文化及以土家族為代表的民族古籍古物在館中進行集中展示,讓大家真正了解德江儺文化,感受儺戲之鄉的文化魅力所在。(縣融媒體中心記者:張星星)
編輯:楊周
責編:李嘉維
編審:陳俊
未經允許,禁止轉載。